铸成
视角
2025年6月20日,铸成参加了由中华商标协会组织的撤三业务座谈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商标局领导及撤三业务负责人,与各头部律师事务所和商标代理机构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撤三申请的实践变化、恶意撤三专项整治工作以及具体操作指引。
近年来,撤三申请的异化现象愈发显著,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成为部分人牟利的工具。近三年的撤三申请数据如下: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撤三申请中有1.1万件因不符合受理条件被不予受理。这一数据体现了商标局对撤三申请审查的日益严格态度。
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严格规制商标恶意撤三工作,商标局将恶意撤三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并明确了以下五种恶意撤三行为:
商标局在会上强调,将对恶意撤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并将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处罚。
会议期间,商标局领导与各律所、代理机构代表就撤三申请的审查标准与操作流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1. 恶意撤三的认定标准
商标局审查员会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撤销理由、初步调查证据等材料,并根据审查标准判断是否受理申请。
如果发现商标确有使用情况,商标局会不予受理撤三申请,综合研判后会将涉及恶意撤三行为的案件线索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商标局对恶意撤三的认定持谨慎态度。例如,迄今为止已移交涉及2个自然人、1家代理公司至有关部门,涉及390件撤三申请,均被认定为恶意行为。
2. 关于“不使用”的证据准备
证据质量优于数量:审查员更倾向于接受有效、可信、客观的证据,而非大量冗长的检索页面。例如,权利人的店铺、网店销售记录或行业平台检索结果比百度页面更具可信度。
实地调查报告:虽然商标局目前不普遍要求实地调查报告,但对于恶意撤三案件,仍可能发出补正通知书。
检索结果的页数与平台选择:商标局不强制要求检索平台的数量或结果的页数,关键在于证据能否真实反映商标未投入使用的情况。
3. 特殊情形的处理
国有资产商标:若撤三涉及代表国家利益的相关标志,请谨慎对待。
官方通知的答复:权利人收到官方通知后,应积极答复,避免选择放弃。对于因误会或形式问题引发的官方通知,可通过简单说明或向撤三业务部门及时反馈情况。现在商标局撤三审查处已建立了有效的对外沟通机制。
跨案使用证据参考:在撤三答辩中,权利人可引用前案使用证据,并建议简单答复以便审查员及时处理。
本次座谈会不仅明确了恶意撤三的整治方向,也为撤三申请的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商标局强调,撤三申请人应秉持诚信原则,避免滥用程序;权利人则需积极应对撤三申请,提交有效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撤三业务的规范化与透明化,是商标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交流,律师事务所与代理机构对撤三申请的实务操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为未来的商标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