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的“跟卖困境”,外观专利才是真正的保护伞

铸成
视角

10月09
2025

在亚马逊上,许多卖家投入了大量时间与资金,辛苦打造一款爆款产品,刚积累起评论和销量,却发现陌生卖家突然低价跟卖,把流量和订单截走。利润被蚕食、Buy Box 丢失、退货率上升,甚至店铺声誉受损——这就是卖家口中的 “跟卖困境”。

很多卖家会想到注册商标或版权来维权,但这些手段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很简单:商标保护的是品牌标识,版权保护的是创作作品,却无法防止产品外观被抄袭。而在消费品市场,往往正是“外观”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下单。

一、外观专利:卖家的“硬核武器”

美国外观专利(US Design Patent) 保护的是产品的装饰性外观,比如独特的形状、线条、图案或整体设计。相比发明专利,它申请周期短(一般12–18个月)、费用更低,非常适合亚马逊卖家。

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独占权利:防止他人制造、销售近似产品;

快速维权:可通过 Amazon APEX 计划投诉,侵权链接通常几天内下架;

震慑作用:产品上标注“Patented”就是对竞争对手的警告;

高性价比:投入相对低,但回报高,尤其能守住利润。

二、拿到外观专利后,能做什么?

1. 向亚马逊投诉下架:凭外观专利投诉,侵权卖家往往很快被移除。

2. 发律师函:正式警告,震慑侵权方。

3. 提起诉讼:对屡次侵权的卖家,可申请禁令和赔偿。

相比单纯的价格战,外观专利给了卖家更强的主动权。

三、案例对比:有专利vs.没专利

某卖家推出独特的厨房工具,销量快速上涨。随后,大量跟卖蜂拥而至。

如果没有专利:只能靠降价硬拼,利润越来越薄。

若拥有外观专利:提交投诉,亚马逊下架侵权链接,卖家重新掌控Buy Box。

两种结果,差距显而易见。

四、结论:跟卖不可怕,没武器才可怕

亚马逊“跟卖困境”是平台的结构性问题,不会消失,唯有外观专利能保护产品本身。对于想在亚马逊长远发展的卖家,外观专利不只是防御,而是一种主动的商业策略。它能守利润、保链接、防竞争,让申请人的品牌真正走得长远。

王煊
专利代理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