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
视角
在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融的商业环境中,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产。对于在华发展的外企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创新成果的存续,更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铸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申会娟律师在中国知识产权创新峰会期间,围绕 “从‘单点防御’到‘生态作战’:外企在华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策略” 的主题,深入剖析了外企在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为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专业见解。
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常采用 “单点防御” 战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暴露出诸多弊端。许多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未能充分评估知识产权风险,未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布局。以商标为例,一些企业未及时注册与自身品牌相关的各类商标,导致其次,不少外国企业由于缺少检测预警机制,市场上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察觉,等到发现时,市场混淆局面已然形成。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因为防控手段单一,多依赖事后诉讼维权,管理也较为分散,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数据显示,商标驳回复审引用绝对理由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克服驳回获得注册率却持续走低,涉外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结案周期长,这些都表明传统保护体系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长效治理和威慑力不足。被他人抢注,引发后续一系列的商标纠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维权。
其次,不少外国企业由于缺少检测预警机制,市场上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察觉,等到发现时,市场混淆局面已然形成。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因为防控手段单一,多依赖事后诉讼维权,管理也较为分散,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数据显示,商标驳回复审引用绝对理由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克服驳回获得注册率却持续走低,涉外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结案周期长,这些都表明传统保护体系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长效治理和威慑力不足。
申会娟律师指出,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外企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作战” 的多维保护体系应运而生,这一体系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
从商业需求层面看,企业希望将知识产权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创收中心,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在多领域拓展业务时,需要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面临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数据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全球化扩张则要求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统一且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在维权目标上,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不仅要保护创新成果,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还要保护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权益,阻止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侵权形势的日益复杂是推动 “生态作战” 策略发展的重要因素。侵权形式多样,涵盖直播平台、跨境电商、域名、网站、社交媒体、数字云平台等多个领域,线下侵权也更加隐蔽,生产、销售环节的隐蔽性和流动性给企业维权带来极大困难。
“生态作战” 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布局:
Ambiq 案:攻守结合,扭转局面
美国恩倍科微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漏洞。香港拓野科技有限公司趁机抢注 “Ambitmicro” 商标,并发起维权行动。恩倍科微公司采用 “生态作战” 策略,首先对抢注人展开全面调查,收集自身在先权利基础证据,包括企业名称、域名和商标使用情况。在战略行动上,积极应对律师函、行政投诉,准备不侵权之诉并参与民事诉讼抗辩,成功在先用权抗辩中胜诉。之后,对自身的注册保护状况进行评估,通过无效宣告、行政诉讼清理抢注商标,获得权利注册,并加强侵权监视、抢注监视、海关备案,利用典型案例宣传强化后续治理,最终扭转局面,维护了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
ITW DEVCON 案:组合拳打击侵权
2020 年,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ITW 公司)发现四川存在大量假冒 DEVCON 产品。ITW 公司运用 “生态作战” 策略,在民事方面,对侵权链路上的所有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损害性赔偿;刑事上,推动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侵权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没收违法所得;行政上,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查明侵权产品来源。此外,通过乐山政法等官方媒体的报道,扩大案件影响力,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对行业内潜在侵权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生态作战” 策略强调以生态化思维构建闭环体系,将法律权利转化为市场战斗力。与传统 “单点防御” 的被动 “盾牌” 角色不同,“生态作战” 更像是一把 “利剑”,主动出击,实现攻防转换和战略升级。通过多维度确权、全方位监视、协同联动和协力发声,企业能够构建竞争壁垒,形成制度优势,创造可持续商业价值。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外企在华面临着复杂的知识产权挑战。传统的 “单点防御” 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生态作战” 的多维保护体系为外企提供了更全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这一策略,企业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自身知识产权,还能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有助于推动整个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的发展,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