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
视角
越南对纯中文商标注册予以拒绝,此现象乍看之下是因语言识别存在困难。然而,笔者认为,若从历史沿革、文化认同、法律架构以及中越关系等多元维度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其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层次的成因。本文将以个人研究角度,从越南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关联、文化的演进历程、殖民统治带来的影响以及当代两国关系的复杂态势等视角出发,深度剖析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及汉字的深远影响
越南与中国的联系可回溯至两千多年前。自秦汉时期起,越南北部(彼时古称交趾)便被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的附属区域。在此后的千年岁月里,越南一直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汉字也随之成为越南官方语言以及文化的核心承载工具。越南的古代典籍、行政公文、法律制度等均以汉字书写为主,汉字对越南的语言发展、文化构建、社会结构塑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不过,到了10世纪初,越南成功摆脱中国的直接统治,建立起独立王朝,自此,越南逐渐萌生出独立的民族意识。尽管汉字在越南文化中依旧占据重要地位,但越南开始探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逐步发展出基于汉字的本土书写系统——喃字,用以表达越南语。这一文化层面的转变,标志着越南开始从中国文化体系中逐步脱离,以强化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二、殖民统治致使文字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在法国殖民统治期间,汉字及喃字逐渐被边缘化,拼音化的越南语(Quốc Ngữ)成为官方语言。法国殖民者出于文化控制的目的,大力推动拉丁字母拼音的越南语普及,以此取代汉字和喃字。这一变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越南的文字体系,还进一步削弱了汉字在越南社会中的地位。
时至今日,越南的官方语言完全采用拉丁字母拼音的越南语,汉字渐渐沦为一种历史遗迹,仅在少数的学术研究以及传统文化领域得以留存。绝大多数越南民众已无法识别汉字,这使得汉字在越南的实际应用价值大幅下降。
三、越南的文化认同与汉字的“他者化”现象
越南对待汉字的态度,不仅仅是语言范畴的问题,更关乎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作为曾经的附属国,越南长期处于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之下。尽管汉字曾是越南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也承载着越南对外来统治的历史记忆。随着越南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汉字逐渐被视为“外来文化”,甚至成为越南民族认同的对立面。
这种文化认同的转变在当代越南表现得尤为显著。越南极为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努力与中国的文化体系划清界限。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越南的语言政策中有所体现,比如拒绝接受纯中文商标注册,这表明越南在语言和文化领域力图维持自身的独立性,避免外来文化的过度渗透。
四、中越关系的复杂性及其现实影响
中越关系历经千年发展,其间既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也不乏冲突与对抗。当代中越关系尤为复杂,既存在经济合作的现实需求,又面临历史遗留矛盾以及地缘政治的博弈。以下几个方面与越南拒绝纯中文商标注册的政策相关:
1. 历史战争的记忆影响:1979年,中越爆发边境战争,这场战争给越南的民族心理带来了深远影响。越南对中国的警惕心理在社会文化层面有所反映,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可能会被越南视作一种潜在的文化渗透形式。
2. 经济合作中的竞争与防范意识: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这种经济合作也伴随着竞争与防范。越南可能担忧中国企业借助纯中文商标在越南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进而对本国企业造成冲击。拒绝纯中文商标注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本国企业,同时避免中国文化符号在越南市场的过度扩张。
3. 语言政策的统一性考量:越南政府以越南民众无法识别汉字为由,在商标注册领域拒绝纯中文商标。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反映出越南政府试图强化语言政策的统一性,防止异质文化符号对越南社会产生影响。
五、法律体系与技术性因素
越南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必须能够被越南公众识别和理解。由于汉字已不属于越南的官方语言体系,纯中文商标无法满足这一法律要求。越南的商标注册政策着重强调语言的可识别性与文化适配性,这就导致汉字商标在越南的注册面临法律阻碍。
此外,商标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而纯中文商标在越南可能无法有效实现这一功能,因为越南消费者难以理解商标所代表的品牌或产品信息。这一技术性因素进一步巩固了越南拒绝纯中文商标注册的政策。
六、总结
越南拒绝纯中文商标注册,表面上看是语言识别问题,但其深层次原因涵盖了历史变迁、文化认同、法律体系以及中越关系的复杂性。越南曾深受汉字文化影响,但随着独立意识的提升、殖民统治带来的改变以及当代中越关系的演变,汉字在越南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一种外来文化符号。
这一现象警示我们,语言和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时,应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避免因文化差异或历史因素给品牌推广带来不利影响。在越南市场,中国企业可通过使用越南语或国际通用语言注册商标,这样既符合越南的法律规定,又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推动中越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