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
视角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专利纠纷频发,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专利挑战。据统计,像百度与搜狗等企业间的专利诉讼,涉案标的额动辄数亿元,高通与苹果、华为与三星等涉及的专利数量也多达几十件。随着各大创新主体申请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多,专利丛林愈发密集,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专利壁垒日益增高,侵权判赔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专利规避设计成为企业突破专利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
一、专利规避设计的概念与价值
专利规避设计,又称回避设计,是企业针对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专利,对产品或产品特征重新研发、设计,使其具备差异化特征,区别于风险专利技术方案,从而规避专利侵权风险。这一设计本质上属于研发行为,其成功的标志是在法律上不被判定侵权、商业上不丧失竞争优势、技术上实现低成本研发,并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
二、企业产品研发各阶段的专利规避要点
1. 技术路线选择:此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专利障碍少的技术路线。企业需要全面分析市场上现有的专利布局,避开专利密集区域,寻找技术创新的空白点或薄弱点。比如在新兴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数量相对较少,企业可以提前布局,减少后续专利纠纷的可能性。
2. 产品方案确定:重点是实现产品关键功能的同时,规避产品核心方案的侵权风险。企业要对产品核心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的专利分析,通过优化技术方案,确保其不落入现有专利的保护范围。
3. 产品上市前的评估:要进行整体风险评估,确保产品顺利上市。不仅要对产品本身的专利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配套方案的专利问题,避免因配套方案侵权而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专利规避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1. 规避前的稳定性分析:通过信息利用手段开展稳定性分析,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规避成本。例如,参考同族专利审查意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2. 现有技术的适当应用:包括参考说明书中的在先技术、目标专利引证的在先技术以及功能、效果近似的失效专利方案。例如,企业在规避设计时,可利用说明书中描述的背景技术或相关技术,寻找规避方案。
3. 侵权判定规则的灵活运用
4. 发明原理层面的有效借鉴:借鉴目标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运用科学效应库中的其它科学原理解决。
四、专利规避体系的构建
1. 前置检索:研发前全面扫描目标专利及同族,评估稳定性;
2. 动态监控:跟踪竞品专利布局与诉讼动态,及时调整方案;
3. 跨部门协作:研发、法务、市场团队协同,确保技术可行与法律安全;
4. 反向布局:将规避成果申请为自有专利,构筑防御壁垒。
专利规避设计是企业在专利丛林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专利规避设计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同时,建议企业与专业的知识产权律所合作,借助专业力量,更好地开展专利规避设计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避专利风险,实现创新发展。